大家最近热吗?
是不是冰棍儿不离手
(资料图)
又迈不出空调屋?
整个端午假期
都被高温烤怕了吗?
告诉你个不幸的消息
华北、黄淮等地
新一轮高温天气又将卷土重来!
多地将现今年以来最长连续高温
炎热感将贯穿整个初夏
今年为啥这么热?
高温来袭我们该怎样防护?
多地将现今年以来最长连续高温
(图源:中国天气网)
从今天起(6月27日)到30日,新一轮高温“上线”!北京、天津、河北南部将再次出现40℃以上的超高温天气,局地气温还有可能破极值。京津冀地区整个6月高温日数有望突破同期纪录(此前纪录为1972年6月的12.1天)。
到7月初,这新一轮高温范围还将扩展至河南、山东中西部、山西北部和汾河谷地以及陕西关中等地区。
(图源:中国天气网)
其实,上一轮高温天气已经持续许久。6月21-24日,京津冀区域高温天气发展迅猛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在38℃~41℃,14个国家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,37个国家站突破6月同期极值。6月22日,北京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41.1℃,这是该站今年首个40℃,虽然没有破历史极值41.9℃,但三天的最高气温均进入历史高温排行前十,综合影响为历年来最强,也是时隔9年再现40℃。
(图源:中国天气网)
6月14日-18日,我国北方也经历一轮大范围高温天气,河北、天津、山东局地最高气温达40~41.7℃,有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。
今年为啥这么热?
不少人有疑问,还未入伏就这么热,尤其是北方地区,怎么就成了“火炉”?
事实上,我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。南方地区通常在盛夏时段进入高温季,而北方地区往往在初夏时段。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说,全球变暖背景下,无论南方还是北方,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在增加。
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介绍,近期高温天气的成因主要是华北、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的暖气团控制,且影响时间较长,同时在高压脊控制下,天空晴朗少云,太阳辐射增温促进升温。此外,夏至时节白昼较长,太阳光照时间长,加之华北、黄淮等地空气湿度小、天气干燥,有利于气温升高及高温维持。
每次高温增强、推进时,总有个关键“高压脊”。近期有多个高压脊过境影响北方地区,它就是导致最近北方持续高温的最直接因素。
(图源:中国天气网)
中央气象台模式预报中,6月27日和29日分别有两个高压脊(红线位置)将陆续东移过境。前者对应的是27日开始的新一轮高温;后面那个强度更强,控制范围也更大,它正对应了7月之后北方高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、增强。
高温来袭该怎样防护?
夏日炎炎,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烈日伤害。我们该如何预防中暑?重点人群应该如何防护?
一般人群防护措施建议:
保持室内环境凉爽
及时降温。可使用降温设备降低环境温度;夜间和清晨时段可通过开窗通风降低温度。
避免阳光直射。关闭朝阳的窗户或使用遮阳帘、窗帘等遮挡阳光。
关掉不工作电器。防范因用量过高导致电线过载而引发的火灾。
减少室外高温暴露
减少外出。尽量避免户外运动,若需外出活动,尽量避免高温时段。
注意防晒。外出穿轻便、宽松、浅色的衣服,并使用防晒用品。
在阴凉处活动。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。
减少体力消耗。外出时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。
关注身体健康
准备防暑降温药品。将防暑降温药品妥善储存,身体不适时服用。
注意调节饮食。避免饮用含酒精、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;少食多餐,饮食要清淡易消化。
关注体温变化。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、冰袋等进行物理降温,条件允许时可以冲凉。
关注不适症状。外出时若出现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口渴、多汗等中暑先兆症状,应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,补充水分。症状严重时应即刻就医。
(图源:健康中国)
重点人群防护措施建议:
敏感人群
避免剧烈活动。在户外玩耍的儿童尽可能待在阴凉处,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。
主动、多次、适量饮水。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,避免饮用含糖量过高的饮品。
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。独居老人宜每天探望,并将联系方式留给邻居或社区。
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
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者需要服用利尿剂,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。
减少运动。不进行剧烈活动,若必须锻炼,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。
保持联系。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,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。
户外作业人员
补充水分及电解质。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,应每15至20分钟喝1杯水(200~300ml),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。
保持凉爽。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;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。
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。应定时休息,可在高温时段采取轮班制度。
预防职业性中暑。减轻劳动强度,放慢劳动速度,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,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;病情严重者应及时就医。
定期健康体检。严禁患有慢性肾病、未控制的高血压、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、未控制的糖尿病、全身瘀痕面积≥20%、癫痛等人员从事高温作业。
(图源:健康中国)
延伸阅读:
中暑算工伤吗?未签劳动合同,能赔付吗?
死亡率很高!持续高温下,小心这种病!
气象专家提醒
持续高温天气将增加
发生中暑或热射病的风险
建议户外活动和田间作业人员
做好健康防护
并加强城乡和野外用火安全
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安全清爽的夏天
来源|新华网、中国天气网、正观新闻、央广网、健康中国
编辑|曹梦媛
主编丨蒋琳
监审丨钟倩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3 华夏服务网 版权所有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
邮箱:435 227 67@qq.com